⚠️ 声明:本文为科普,不鼓励任何形式的野外接触或捕捉。被疑似毒蛇咬伤请立即就医,切勿自行处理。
快速目录巨蝮(Bushmaster) 圆斑蝰(“百步金钱豹”) 赤尾竹叶青(青竹蛇) 尖吻蝮(百步蛇) 白头蝰 莽山烙铁头 短尾蝮(草上飞) 原矛头蝮(“龟壳花”) 白眉蝮 非洲角蝰
1. 巨蝮(Bushmaster)标签:亚洲高危、医案多发
分布:南亚—东南亚(含泰国等地)。
识别要点:体粗壮、棕黄底色配圆形大斑沿背排列。
风险提示:凝血障碍典型,可能伴随肢体肿胀、溶血、肾损伤等。被列为亚洲高医疗负担毒蛇之一。
3. 赤尾竹叶青(青竹蛇)标签:名声响、山区常见传说对象
分布:华南、台湾及周边区域的山谷林缘。
识别要点:吻端上翘、体侧斑块呈“八字”或菱形,体色灰褐。
风险提示:毒液以血循毒著称,历史俗称“百步蛇/五步蛇”多系夸张,但也提示其危险性。
5. 白头蝰(Azemiops)标签:国宝级、濒危、体型大
分布:中国莽山一带,特有与珍稀。
识别要点:体色黑褐底+细网纹,头大呈“烙铁状”;成体可近2米。
风险提示:毒性强、个体稀少。严禁扰动与非法交易。
7. 短尾蝮(Gloydius brevicaudus,草上飞)标签:攀爬力强、夜间活动
分布:华南、台湾及周边山地与丘陵。
识别要点:长三角头、体形相对修长、尾部灵活可缠绕,背部不规则斑纹。
风险提示:树上/灌丛伏击,夜行者需注意头灯照明与脚手并用。
9. 白眉蝮标签:沙漠伪装、眼上“角”
分布:北非—中东沙漠地带(撒哈拉及周边)。
识别要点:眼上方可见角状鳞突;体色与沙地同色;侧行(侧风)移动留锯齿形轨迹。
风险提示:沙地伪装极强,夜晚与清晨活动更多;走沙漠请穿高帮封闭鞋裤。
野外安全小抄(建议收藏)再次提醒:不同地区、不同医院的处置规范可能有差异,一切以专业医嘱为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