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min 发表于 2025-8-24 15:43:29

14种“没有大脑”的动物:名称、特征与科普

目录

[*]为什么有的动物能在没有“大脑”的情况下生存
[*]葡萄牙战舰 Physalia physalis
[*]倒立水母 Cassiopea xamachana
[*]栉水母门 Ctenophora
[*]海鞘(被囊动物纲 Ascidiacea)
[*]海星(海星纲 Asteroidea)
[*]海胆(海胆纲 Echinoidea)
[*]海参(海参纲 Holothuroidea)
[*]海百合/羽星(海百合纲 Crinoidea)
[*]海绵(黄管海绵 Aplysina aerophoba)
[*]海葵(海葵目 Actiniaria)
[*]红珊瑚 Corallium rubrum
[*]文昌鱼/两头蛇 Branchiostoma lanceolatum
[*]水蛭(环节动物门 吸虫亚纲 Hirudinea)
[*]蚯蚓(蚓科 Lumbricidae)
为什么有的动物能在没有“大脑”的情况下生存

[*]“无脑”并不等于“无神经”:许多原始类群没有集中式大脑,但有神经网(如腔肠动物:水母、海葵)、环形神经与辐射神经(如棘皮动物:海星、海胆),或分节神经节(如环节动物:水蛭、蚯蚓)。
[*]极简架构,功能够用:它们依靠化学感受、触觉、光敏细胞等完成定位、捕食与防御;运动则由肌肉收缩、纤毛摆动或水管系统驱动。
[*]“群体个体”也能协作:如葡萄牙战舰是由不同功能“个体”组成的群体性浮游体,彼此分工,整体协同。
葡萄牙战舰 Physalia physalis

[*]类群:刺胞动物门(水螅纲虹水母目),并非真正水母,而是管水母(群体)。
[*]为何“无脑”:无集中式大脑;每个“个体”(称为群体小体或“虫体”)分工:浮囊负责漂浮,触手负责捕食、防御,胃体负责消化,生殖体负责繁殖。
[*]亮点:触手布满刺丝囊,毒性强,用于麻痹猎物(小鱼、浮游动物)。
[*]栖息:温暖海域表层随风浪漂行。
栉水母门 Ctenophora

[*]为何“无脑”:没有集中式大脑,具简单神经系统与八排“栉板”(纤毛带),靠纤毛划水前进。
[*]特征:多为透明凝胶体,能生物发光;捕食依靠黏着细胞(胶细胞)而非刺丝囊。
[*]生态位:重要浮游动物,是须鲸与许多鱼类的食物链底端组成。
海星(海星纲 Asteroidea)

[*]为何“无脑”:中央环神经连接各臂辐神经,无大脑。
[*]关键系统:独有水管系统与管足,用于爬行、摄食与呼吸;再生力惊人,可再生断臂。
[*]食性:多捕食双壳贝、海胆等底栖无脊椎动物。
海参(海参纲 Holothuroidea)

[*]为何“无脑”:神经环与纵行神经;无集中式大脑。
[*]特征:体柔软、疏松结缔组织发达;受威胁时可内脏自割以脱身。
[*]食性:吞食泥沙取食有机碎屑,促进底质更新。
海绵(黄管海绵 Aplysina aerophoba)

[*]类群:多孔动物门(海绵动物)
[*]为何“无脑”:无真正组织、无器官、无神经细胞;依靠领细胞形成水流,过滤微粒与溶解有机质。
[*]生态作用:强大的滤食者与固着基底工程师,维持水体清澈与养分循环。
红珊瑚 Corallium rubrum

[*]类群:腔肠动物门 八放珊瑚类(“宝石珊瑚”)
[*]为何“无脑”:群体性多水螅体,无集中式大脑;以神经网协调收缩与触手反应。
[*]特征:群体骨骼呈红色,价值高;构成复杂的生境结构,庇护大量小型海洋生物。
水蛭(吸虫亚纲 Hirudinea)

[*]为何“无集中大脑”:有前端神经节(常被称“脑神经节”)与腹神经索分节神经节,但不形成复杂的集中式大脑。
[*]特征:前后吸盘,体分环明显;唾液含水蛭素等抗凝血成分。
[*]栖息:淡水最多,亦见于陆生与海生环境。
小结
参考书目康威 S. 和柯林斯 D. (1996)。 “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斯蒂芬组的中寒武纪栉水母。” 《皇家学会哲学汇刊:生物科学》(伦敦:皇家学会),第 351 卷 (1337),第 279-308 页。Pandolfi, M.(2013 年 1 月 15 日)。向鱼学习:具有独特特性的大脑和战略资源。科尼塞特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14种“没有大脑”的动物:名称、特征与科普